1月29日9時,市南水北調供水配套工程鄧州段2號口門輸水線路Ⅰ標段鋪下第一節地下輸水管道,標志著我市供水配套工程實現了“與主體工程同步建設”的目標。
率先施工的2號口門輸水線路1標段,起于九龍鄉望城崗分水口門,止于鄧州一水廠,長約18.95公里。鋪設的主線管材是一種新型剛性管材——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是鋼板、混凝土、高強度鋼絲和水泥砂漿組成的復合結構,使用壽命達50年。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大型吊機轟鳴著把24噸重、6米長的預制管高高吊起,穩穩地放進5米深的土渠內,然后定向、校正、固定……大約40分鐘之后,第一節安裝完成。
市南水北調辦鄧州建設管理部部長陳德棟介紹說,每500米左右將設置一個檢測井,所有的檢測指標達到后,接著進行土方回填,把這些管道掩埋起來,實現土地復耕。他說,此條輸水線路與南水北調總干渠呈30度夾角,沿西北—東南走向直達鄧州市區,起點與終點形成兩米的落差。當然,實現整條輸水線路自流,這個落差遠遠不夠,主要靠的是南水北調總干渠內9米深水的巨大壓力。
據了解,Ⅰ標段地下輸水管道鋪設工作將于今年6月底完成。2014年通水后,每年將有1.42億立方米丹江水順著這段管道流向鄧州和新野,其中鄧州8200萬立方米,新野600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