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6月份以前成都將組建專門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室,以后發生類似柏木河水體輕微污染的事件,將有訓練有素的應急監測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迅速判明污染物種類和濃度等信息,以幫助相關部門快速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市環保局局長王文斌表示,應急監測室是整個環境應急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柏木河水體輕微污染事件后,成都環境應急監測體系正加速推進和完善。
首次披露
柏木河水體輕微污染事件細節
昨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余建軍在成都環保局網站上發表《飲用水源應急監測必須常抓不懈 更要常備不懈———對“4·2”成都市飲用水源應急監測工作的反思》一文,首次披露了柏木河水體輕微污染事件的諸多細節,并透露成都近期將新組建環境應急監測室,專門應對此類的突發環境事件。
據介紹,今年4月2日13時25分,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接到郫縣環境監測站情況反映和求援電話后,立即組成應急小分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了解污染狀況后,確定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方法和監測頻次。記者了解到,郫縣環境監測站當日報告的情況為“成都市飲用水源地徐堰河出現異味,懷疑水體受到污染”。當日下午取樣分析結果顯示:市自來水六廠取水口常規項目監測結果均達到國家標準;同批次水樣揮發性有機物(VOC)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有檢出,但均在國家控制標準內,并呈現下降趨勢。此外,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及時求援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樣品送到省站后迅速開展了同步檢測分析。截至當晚22時10分,四川省站與成都市站現場生物毒性分析結果均表明,成都市自來水六廠進水口水質正常。環境監測部門的及時行動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及時穩定了全市市民恐慌情緒。
應以一級響應
處置飲用水源突發事件
余建軍認為,目前環境應急監測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體系,如《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項目未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項目有機結合,因此,即使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也不能完全排除影響飲用水水質的可能。二是應急監測裝備不足,缺乏先進的便攜式快速檢測儀,不能及時對污染物質進行準確定性;實驗室高端分析儀器在類型、數量上還有較大不足。三是應急監測分析方法有待健全。此外,還有應急監測人員能力參差不齊,對污染事故的判斷和預測水平還有較大欠缺等問題。“規范標準方法和儀器裝備若得不到很好解決,飲用水源應急監測能力還將受到制約。當飲用水源受到污染時,‘水源水能否進入自來水廠’這個問題仍很難及時回答。”余建軍在文中說,飲用水源應急監測在任何時候和情況下,都必須高度重視,快速反應,主動出擊,以一級響應處置所有飲用水源突發事件。
6月份以前
成都將組建環境應急監測室
記者昨日電話采訪余建軍時獲知,成都在環境應急監測方面,正在加快推出新措施。其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將在6月份前組建應急監測室。按照要求,應急監測室要求始終保持快速反應能力。“應急監測室將負責環境應急監測的計劃、組織和保障等工作。”余建軍說,專門的應急監測室組建后,平日里將進行各種應急監測訓練、拉練、演練,提高應急能力,確保“戰時”戰之能勝。余建軍認為,成都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將環境應急監測納入經常性、規范性工作范疇十分必要。“設置專門機構,理順關系,實現對應急監測的歸口管理尤為重要”。
此外,由于成都市自來水六廠承擔著主城區7成以上的供水,四川省將在該廠取水口新建一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控。目前,成都市已在自來水六廠的水源徐堰河等地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站。余建軍還建議: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類似“天網”的監控系統,探索“天地一體化”監測新路子,以確保飲用水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