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就今年起被列入20項民心工程的“清水工程”以及進入汛期后的防汛排澇問題,采訪了天津市水務局副局長陳玉恒,得知天津清水工程進展迅速。在積水片改造方面,廣東路雨水泵站改造下周送電具備運行條件,汛期降雨可極大改善利民道一帶的積水狀況。白堤路、中山門排水管網已基本完成,泵站的土建結構正在加緊施工,預計6月底完成,并先將水泵安裝完成,遇雨可使臨時電源開泵排水,待工程完工后將會改善這一帶的積水狀況,明年會全面改變這一地區的積水問題。
清水工程投百億 污水處理率將達90%
陳玉恒副局長介紹,目前天津境內有一級河道19條、1100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63座,處理能力265.8萬噸/日,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
陳玉恒告訴記者,天津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水資源短缺,本世紀年均入海水量僅有4. 3億立方米;入境河道水體污染嚴重;生態環境用水沒有保障,全市生態環境年需水7.05億立方米,目前只有300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二是污水直排,特別是環城四區、兩區三縣污水直排現象較為嚴重。三是雨污混流較為普遍,環外區縣城區基本為雨污合流,中心城區尚有20片合流制地區。四是污水處理廠網建設不配套,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實際收水量與處理能力差距較大。五是排水設施老化,運行管理亟須加強。
為此,天津決定利用2011年到2013年三年時間,投入近百億元,實施清水工程,徹底解決當前水體污染、水系不暢、污水處理廠網建設不到位等水環境問題。市水務部門確立的目標為:中心城區、濱海新區1年,環城四區2年,兩區三縣建成區3年河道消除黑臭、實現水清。到2013年底,全市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339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90%(中心城區、濱海新區95%,環城4區90%,兩區三縣80%),運行負荷率達到80%,新增COD消減量6.07萬噸。在三年內,天津綜合治理河道60條段、349公里,修建截污管道503公里;建成污水處理廠21座,新增處理能力73萬噸/日,配套管網635公里。清水工程計劃總投資98.7億元。截至6月10日,清水工程完成投資21.3億元。其中,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完成13.9億元;中心城區及大沽排水河完成2.78億元;區縣工程完成4.6億元。
多措施確保防汛排水 治理200余死井
由于天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決定了“上防洪水,中防瀝澇,下防海潮”的立體式防洪格局。進入汛期之前,市水務局全面做好市區防汛排水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市區“中小雨不積水、大雨退水快”。
排管處已啟動了排水設施疏通養護、檢修工作和“消除管堵”、“治理死井”專項行動,做到“管道條條通、水泵臺臺轉、閘門座座靈”。截至目前,已疏通養護排水管道約1320公里,雨水泵站和地道泵站機組完好率達100%,污水泵站機組完好率達95%。新接收的474公里管道和34座泵站由于建設原因尚不完善,存在較多缺陷。排管處加大治理力度,通過“消除管堵”和“治理死井”行動已拆除管堵52處,治理死井200余處,并對新接收泵站進行了檢修維護。